最近知乎上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话题:如何看待清华材料专业学生转学到成电软工?

img

乍一看这个消息,我还以为这个大佬是因为他在清华挂的科太多,被迫转学到成电了。

因为清华可是站在金字塔塔尖的高校啊,无数学子求而不得的学习殿堂,大家都是挤破脑袋想要进去,很少有人考上了想要出来的。

但是,当我仔细了解了一下之后,发现这位大佬还真不是因为挂科太多才想要转学的,人家在高二的时候因为信息学竞赛直接就报送清华了,但是具体不知道什么原因,去了清华之后读的却是与信息学一点关系都没有的材料专业。

虽然是清华材料专业,但是转学到电子科大,至少在我看来这个决定真的太难了,全中国14亿人,他们可能没有听说过其他学校,但是一定知道清华和北大,在很多人看来,上清华北大几乎就约等于光宗耀祖,当年我保研的时候也想着要是能去清华就好了,可是人家根本没理我,后来我才去的哈工大。

可仔细一想,这位大佬的决定其实也是非常的明智,现在知乎上天天有人在劝退材料专业,名副其实的天坑专业,就算有清华加成,毕业之后也不好找工作,而软件工程与计算机专业,现在在就业市场上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宠儿,普通211、985高校的本科毕业生都能拿到30万+的年薪。

与其在自己不感兴趣的天坑专业上浪费4年的时间,不如壮士断腕,转校去读自己喜欢的专业,搏一个更好的前程。

当然,转校其实只适合他这种大佬级别的人操作,对多数的人来说并没有太大参考意义,他能够保送清华,自然是可以其他的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能够考上普通本科就已经拼尽了全力。

所以对于多数同学来说,如何把握好本科4年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在这里我也给广大新入学的大一新生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们尽快成长:

1、在学校要学习校外很难获得的技能

现在网上有很多公开课,大部分主讲人都是领域中的专家,课讲得也很好。如果学生们在大学里只是学习那些可以在课外能够以更低的成本学到的知识,那么上大学就没有什么必要了,或者说时间就利用得不是那么有效了。因此,在大学里就要学习校外学不到的东西,特别是那些很难自学的基础课程和专业知识。

那么什么课程难以学习呢?像数学、统计、法律、会计、工程理论(比如计算机科学的算法课,电机工程领域的信号处理课)就属于这一类的课程。这些课程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并且接受有丰富经验的教授指导,这些技能将来会在工作中发挥比较长期的作用。

另外很多技能,即使在工作中没有使用,对生活也很有帮助,比如统计学。当你掌握了基本的统计学原理,在生活中才会对数据的大和小有些概念。

2、学会写作很重要

很多人认为,我不做记者,也不当作家,写作能力派不上用场。其实,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都需要写作。能够将复杂而头绪非常多的想法用简单、平实、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非常有用的。

首先,在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东西要写,包括提建议、写报告、简历和信件。比如写电子邮件可能是你与老板和同事沟通的主要途径。虽然很多人认为微信帮助通信,但是为了讲清楚问题,稍微正规一点的,效果更好一点的信件和短文更容易达到目的。

其次,无论一个毕业生未来是工程师、律师、医生,还是一个商人,都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善于写作的人说话会更有条理。

写作也是一个需要在学校里练习的技巧,因为大家有时间,有指导,有需求,有练习的机会(要完成作业)。

3、注重授课老师而不是课程名称

很多学生很在意自己的成绩单上都列举了什么样的课程,其实除了少数前面提到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基础外,剩下的大部分课程,走出大学后用不了两年,知识就过时了。

如果遇到一位不好的老师,教得枯燥无味,即便去听课了,可能也会在睡觉,上课变成了自学,最后就算考试通过获得了学分,也对大家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没有什么帮助。

但是,从好的老师那里,你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它们不仅来自于课程本身,而且是一整套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些可以让你今后举一反三地学习新东西。

我现在仍然记得本科教单片机的老师,虽然他上课讲的内容早就忘了,但是他上课常说的两条建议我至今仍然记得,他说作为一个大学生要去多旅游去看看这个世界,也一定要去更高等的学府瞧瞧,体验他们的学习氛围。

4、多交流你的思想

多和同学或者老师进行思想交流,这有两个目的,首先是通过交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毕竟学习的场所不仅仅是课堂。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校的年轻人有犯错误的权利,要好好利用这个权利。

每一个人或多或少地有些错误的、别人不喜欢的想法,这些想法必须改正。而一种想法在说出来以前,你并不知道别人不喜欢,并不能意识到它可能伤害甚至激怒别人,给你带来大麻烦。当你走出校园后,如果犯了这样的错误,可能就不会被别人原谅,甚至惹来大麻烦,因为大家理所应当地把你当成熟的人来看待了。但是在学校里,别人会相对宽容一些。

好了,最后祝大家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上扬帆起航,谋一个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