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杨百顺的爹老杨,是个卖豆腐的,住在河南延津县+杨家庄。

老杨和马家庄+赶大车的老马是好朋友,至少老杨是这样认为的,但其实老马从心底看不起老杨,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友谊,不是因为老马也把老杨朋友了,而是老马说起笑话离不开老杨。

老杨对别人说起朋友,第一个说的就是老马,而老马背后说起朋友,一次也没有提到过老杨。

杨百顺11岁那年,镇上铁匠老李给母亲做寿。

那天中午,大家都去吃酒席。老杨迟到了,老李觉得老杨和老马是好朋友,就把老杨的座位空在老

马身边。没想到老马急了,要他换地方。

杨百顺在老李家帮忙挑水,刚好听到了。第二天,老杨在家里埋怨酒席吃得不痛快,不是因为酒菜做的不好,而是身边坐的不是老杨,所以吃的不痛快,杨百顺就把昨天听到的话告诉了老杨。

之后半个月,老杨没理老马。半个月后,两人又恢复了来往。

40年后,老杨中风了,瘫痪在床,家里的掌柜换成了大儿子杨百业,老杨一切都要看杨百业的脸色

行事。

有一次,杨百业问老杨:“当年老马不拿你当人,你为啥非巴结他做朋友?

老杨说:“记得第一次和他见面,就被他说住了。论起事来,同样一件事,我只能看一里,他能看十里,我只能看一个月,他一下能看十年。因此以后遇到事就想找他商量。

杨百业说:“听明白了,还是想占人便宜,遇事自己拿不定主意,就想借人一双眼。既然他看不上

你,为啥还跟你来往呢?

老杨说:“方圆百里,哪儿还有一下看十里和看十年的人呢?老马也是一辈子没朋友。”

所以老杨离不开老马,是想借老马一双慧眼,遇事可以找他商量,老马离不开老杨,是因为他讲的笑话离不开老杨,所以只好一边嫌弃一边将就地和老杨做塑料朋友。

但在外人看来,他们确实是很好的朋友。

这个故事还有个第三者,就是邻摊卖葱的老段,在老杨瘫痪的时候,老段来看望过老杨,

当年一起在镇上一起摆摊的时候,老段就对老杨很好,老杨瘫痪的时候,老段还来看望老杨,可是老杨却从来没有把老段当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