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朝代的结束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彻底终结,就像东汉末年的乱世、明朝末年南京的弘光小朝廷。清朝的终结也是经历了一波三折,在民国的时候经历了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才算彻彻底底的结束。在不了解这段历史之前,我会觉得袁世凯和张勋就是个十恶不赦的大恶人,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几乎中断了中国共和的进程。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就试着来和大家来分享一下这段民国有趣的复辟历史吧!

袁世凯和他的北洋

  故事应该从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说起,为什么孙中山发动革命,最后当上民国总统的人却是袁世凯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首先得解释一下清朝北洋大臣这个官位,因为袁世凯就是当时清朝的北洋大臣。北洋大臣本来是清政府为了讨好洋人而专门设置的官位,顾名思义,北方负责洋人事物的大臣就叫北洋大臣,后来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更好的跪舔洋人,导致北洋大臣的权利越来越大,几乎独掌朝中得军政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袁世凯当时就处在这样得位置上,清朝几乎所有的军权都掌握在他得手上,当时有名的军阀像冯国璋、段祺瑞、吴佩孚、张勋等人都是袁世凯的部下。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军根本不可能是袁世凯的对手,既然打不过那就谈判吧!但是谈判需要有筹码啊,于是在革命军拼死占领南京之后,孙中山就对袁世凯说,咱们谈谈吧!袁世凯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他深知清朝政府确实没有把中国统治好,共和说不定是个更好的选择。于是他便对孙中山说,推翻清政府我是赞同的,但是有个条件,谁让皇帝下台,谁就当民国的大总统。孙中山没办法,一咬牙就答应了,谁让自己实力不如人家呢。

  让皇帝下台对于接触权利核心的袁世凯来说简直易如反掌,一回到北京没过多久就把皇帝赶下台了,按照之前的约定袁世凯便顺理成章的做起了民国的大总统,但是孙中山在和袁世凯做权利交接的时候,孙中山做了一个小动作,这也为袁世凯后来的复辟埋下了祸根。之前打下南京的时候,孙中山和南方各省的代表一起为民国制定了一部宪法,名字叫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当时孙中山对这部宪法还是很满意的,因为里面明确规定总统的权利很大,远大于责任内阁,革命这么多年终于当上了总统,如果权利不大,他当然不愿意了。但是后来把总统让给袁世凯的时候,为了制约袁世凯,他和参议院又重新制定了一部新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里面规定虽然总统的权利很大,但是责任内阁的权利也很大,由于《临时约法》制定的比较仓促,并没有明确说明到底谁的权利更大。但是袁世凯好像并不是很在意这些,欣然的接受了这部宪法,既然让我当上了总统,那其他的都好说。

  之后中国便走上了轰轰烈烈的共和道路,在袁世凯当政的时期,中国出现了短暂的复兴现象,其实在当时的那个时期,我相信大家心中应该都怀着一种把中国建设的更好的理想,袁世凯也不例外,他也希望中国更好,希望自己能名垂青史。如果事情一直这么顺利的发展下去的话,说不定他真的能带领着中国慢慢走向富强,因为袁世凯他真的是一个特别有能力的人,他是从底层慢慢爬上来的,会带兵打仗、做过外交大臣,懂外交、督建过铁路,懂经济。总的来说,他就是一个全能形人才,了解中国的国情,知道怎么才能让中国这个庞然大物高效的运转起来,不像孙中山那帮人,只懂得喊三民主义,对中国国情,经济建设等一概不知,这个可以参考共产党早期执政时期中国的的经济发展状况。高晓松曾在他的《晓说》里面说,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能让中国富强起来的话,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袁世凯,可见袁世凯的能力确实非常出众。所以在他最初执政的那几年,确实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事,比如建立警署、督办铁路、发展新军、重视教育,建立了北洋大学等一批不错的学校,使民国最初的那几年中国的GDP增长了不少。而且他还促成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全民选举,但也正是这次选举间接的断送了这大好的形式,选举的结果为国民党当选中国的第一大党,掌管内阁,当时国民党的领导是宋教仁,他觉得责任内阁的权利应该大于总统,一些国家大事应该都由内阁说了算,总统只负责盖章就行了,恰好宪法上也没有明确规定到底谁的权利大,这样一整袁世凯就不乐意了,原来共和是这样玩的啊?我辛辛苦苦推翻清政府,为建设共和出了这么多力,到头来这共和跟我没多大关系了。一开始袁世凯还想跟黄教仁商量着来,但是宋教仁根本不吃这一套,他把袁世凯甩在一边公开在媒体面前发表各种言论,畅谈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承若颁发各种政策。时间一久袁世凯就彻底怒了,老子好歹也是一代枭雄,军阀的老大,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竟然被你这个书生瞧不起,妈的!袁世凯越想越气愤,于是他做了一个决定,一个错误的决定:他让人刺杀了宋教仁。我觉得这也是军阀的一大缺点,以为把人杀了,事情解决了,然而事情根本没有这么简单。

  宋教仁一死,中国又开始变得混乱了,国会议员和国民党都开始闹事,袁世凯的亲信和儿子便趁机蛊惑袁世凯,让他称帝。袁世凯也觉得与其让这帮没有治国经验的人瞎折腾,不如把权利都收到自己手里来,于是他做了第二个错误的决定:自己当皇帝。说袁世凯复辟其实也不太准确,因为他并不打算照搬清朝的制度,而是想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但是他错估了中国当前的形势,全国上下辛辛苦苦办了五六年的共和,现在你突然想推翻这一切,要当皇帝,大家当然不乐意了,于是袁世凯一下就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他的王朝没撑多久就被推翻了,下台之后的袁世凯没过多久就病死了。如果真有死不瞑目这一说法的话,我相信袁世凯应该是死不瞑目,辛辛苦苦推翻清政府,大力发展经济和教育,最后却落得一世骂名。客观的讲,虽然袁世凯在位的时候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力的大事,就连推翻清政府都是孙中山挑的头,但他确实为中国的发展做过很多实实在在的贡献,不能因为一次复辟而抹掉他所做的一切。

黎元洪和张勋的发迹史

  袁世凯死后继任民国大总统的人是黎元洪,黎元洪也是一代传奇人物,在甲午战争的时候,他在“广甲”号上服役,后来“广甲”号被日本人打没之后,他逃到湖北投靠了当时的两江总督张之洞。由于黎元洪留过学,还当过海军和陆军,他的才识很受到了张之洞的赏识,让他创办军校,督办新军。当时很多有名的将领都是从黎元洪创办的军校里面毕业的,通过军校,黎元洪的势力慢慢壮大起来,张之洞死后,黎元洪便顺利成章的接替了他的位置。后来孙中山在南方闹革命的时候,同样接受过西方教育的黎元洪便不遗余力的支持孙中山。由于当时的湖北省真的非常的有钱,这些钱就都被黎元洪当成了革命的活动经费。他每天不停的给各个省的巡抚和布政使发电报,承诺他们,只要同意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就给你们省打钱。没想到还真有几个省同意了黎元洪的请求,宣布独立。所以说革命能成功,黎元洪应该是功不可没,不管是后来孙中山当总统还是袁世凯当总统,黎元洪都是副总统,可见大家对黎元洪的功劳还是挺认可的。在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的副总统终于熬成了正的。

  就在黎元洪受到张之洞赏识的时候,张勋的运气也不错,他在袁世凯的手下干活,袁老大给他安排了一个特别好的差事,至少在他自己看来这是一个号差事。当时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跑了,后来签完《辛丑条约》之后,皇帝和太后回来,袁老大给张勋安排的好差事就是做好皇帝和太后的回銮工作,对于一个文盲出身的张勋来说,这可不得了啊,因为做回銮工作就意味着有机会面见圣上,这对于一个老百姓出身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祖上积德啊,所以他特别重视这个工作,袁世凯见回銮工作做的不错就直接让张勋来负责皇城的护卫工作,官职是紫禁城护卫总指挥,这个工作他也做的非常出色,并且还多次受到皇帝和太后的夸奖。对于张勋这样的大老粗来说,一辈子追求的就是这种皇恩浩荡的感觉,现在终于感受到了。所以后来民国的时候,他也总是怀念大清的好,民国之后都流行剪辫子,当全国的辫子都减的差不多的时候,只有张勋的部队里还都留着辫子,史称“辫子军”。他一辈子也没能转过这个弯来,始终都觉得清政府就是比民国好,其实这事也不怪他,因为他从小就习惯了皇权下的忠孝仁义,小时候给人家看大院、后来遇上战乱入伍打战,靠着军功一路爬到了现在,根本没有人告诉他民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所以就算民国已经办了六年了,但他仍然想象着有一天能够重新回到清朝的统治,中国的老百姓已经在皇权的统治下生活几千年,虽然有不好的时候,但是大部分时候大家都还是能够幸福的生活的,恰好当时的民国又特别混乱,共和6年多时间了,中国依旧比较混乱,所以他觉得只要重新回到清朝的统治,一切又会重新变得好起来的,他坚信。

  虽然在这一点上张勋很不开窍,但是他的为人真的特别好,同系的其他北洋军阀们到他的地盘有办什么事情的时候,他都服务的特别周到,又是给钱、又是请戏班唱戏,所以军阀们要是有个什么聚会啥的都乐意来张勋的地盘来举办,恰好他又年长大家几岁,大家都尊称他一声老大哥,他自己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军阀们的老大哥,每次聚会的时候他都喜欢在酒桌上和大家自己的政治理想,梦想着有一天重回大清的统治。每当这个时候酒桌上的其他兄弟都会随声附和,说只要老大哥你带头复辟,我们都支持你。这给了张勋很大的自信,可是酒桌上的话又怎么能信呢?而且张勋老大哥你在偏远的徐州,距离权利中心十万八千里远,实力比你强的军阀也有很多,那轮得到你来复辟啊。可是历史就是这么调皮,机会很快就来了。

  黎元洪当总统的时候,跟他搭档的人是段祺瑞,段祺瑞是袁世凯的老部下,在北洋军阀当中也很有威信。一开始两人搭档的很好,民国看起来又要恢复生机了,在度过一段不长不短的蜜月期之后,一件事的发生打破了这个局面:一战爆发了。美国人跑过来对段祺瑞说,你们中国来参战吧!如果你们来参战的话,我就给你钱,还给你们提供经济上的扶持。段祺瑞拍脑门子想了一下,觉得这是个好事啊,不仅能得到美国的帮助,如果打赢了的话还能从德国手里收回青岛。于是他就去找黎元洪商量说,我们对德国宣战吧!黎元洪听了之后坚决不同意,因为中国当时的陆军大部分都是在德国军官的教导下成长起来,而且配的装备也都是德军装备,让这样的部队去和德军打,不是去送死吗?而且中国现在的局面还没完全稳定,根本没有经济实力来支撑这么一场大战,所以黎元洪死都不同意。但段祺瑞也比较倔强,一定要对德开战,既然你不同意,那我就撇开你自己干,反正你也管不了我(这就是孙中山后来修改宪法的后果)。这样做之后,两个人就彻底撕破脸皮了,黎元洪一怒之下就解除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但是黎元洪似乎低估了段祺瑞的威信,段祺瑞被解除总理之后,国务委员们也都纷纷递交辞呈,各地的军阀也都相继宣布独立,不听中央号令,但在这些军阀里面也有个例外,有一个军阀没有宣布独立,这个奇葩的例外就是张勋,不是因为他不想通电独立,而是他根本就没有资本去宣布独立,他虽然是安徽省的总督,却带着部队在江苏省的徐州呆着,为什么呢?因为安徽省在他的好兄弟倪嗣手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打不过人家还是什么原因,张勋也没有太追究这件事情,就安心的待在徐州逍遥。所以他的军阀兄弟们相继在其他省份都宣布独立的时候,他就非常尴尬的没有附和了。但是远在中央的黎元洪却不这么看,黎元洪认为张勋是深明大义,国之柱石,而且据说张勋还是军阀们的老大哥,那么只要把他请到北京来,一定能震住当前的局面。相信黎元洪他自己都被这个英明的想法感动了,于是他立刻电召张勋率部队进京调停,以防不测。

  张勋做梦也没想到会收到一条这样的命令,幸福来的太突然了,只要带着部队进京,他就有机会把清朝的皇帝重新请出来,让中国重回到大清的统治了,加上之前在酒桌上他的兄弟们跟他说的话,使他变得更加自信了,他觉得只要率部队进京,他梦想和报复就能马上实现。

  于是张勋便乐呵呵的把部队带进了北京城,事情比他想象的还要顺利,很快他就控制了黎元洪,并把十来岁的傅仪请出来,对他说,皇上,咱复辟了,天下又是您的了。复辟之后张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封了个官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这可是当年偶像袁世凯当过的官职啊,没想到有朝一日我张勋也能坐到这个位置上,人生真的是太美好了。可是张勋你做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你的那些兄弟能安心当你手下吗?叫你一声老大哥只是尊敬你的为人,要是真把自己当老大的话那可是要吃亏的啊,当年你的偶像袁世凯复辟都没有成功,你张大个子又怎么会成功呢?首先起来反抗就是他当年在酒桌上的那些兄弟,张大个子你算哪根葱啊?还想当我们的上司,啥也不说了,兄弟们一起上吧!本来张勋的实力就不行,现在这么多人一起来反抗他,那就更加招架不住了, 没过两天就被打扒下了。但是那些军阀们对战败的张勋也还算客气,没有真正要了他的性命,让他带着财产和家眷回天津当寓公去了。

  经过张勋这么一闹,中国就再也没有人真心的想要办共和了。想来还是觉得挺可惜的,中国的共和之路就这么断送在了张勋这个奇葩的人物手中。

  但后来又释然了,我想每一个朝代的结束,都不是一下子就能终结的吧,就像宋朝灭亡之前还整出一个南宋来。明朝的崇祯皇帝在煤山殉国之后明朝也没有真正的终结,而是在南京办了一个弘光小朝廷之后才算彻底结束。要是从从这个角度想的话,那么因为袁世凯和张勋的复辟而导致中国的共和之路中断就不觉得那么可惜了,这是历史规律,规律不可违抗。